第649章 藥(上)(1 / 1)
對子嬰,黑夫有點刮目相看了,本以為得知患「水蠱」之疾後,他會哭天喊地,呆在湘縣養病,而不去條件更差的駐軍新營。
結果子嬰卻咬著牙,說什麼「患疾者不止嬰一人,嬰身為副監軍,身負使命,豈能獨留城中?」還是硬撐著到了新營居住。
不考慮他歷史上「秦三世」的身份,這位副監軍若有什麼三長兩短,還真是件麻煩事,黑夫囑咐陳無咎,還是要儘量救治,最起碼,要保住他性命。
秦始皇三十五年四月初,大營搬遷後,陳無咎很快就開始了對子嬰的治療,一碗散發著濃烈氣味的藥湯,端到了他面前……
「這是什麼藥?」
子嬰看著木案上的墨綠色藥汁,皺起眉頭,露出了懷疑的神色。
那藥在陳無咎在隔壁煎煮的時候,就能聞到一股怪異的氣味,眼下放在面前,置於鼻下,更是難聞到極致。
聞且如此,更別說喝了。
陳無咎笑容滿臉:「自然是好藥,雖不能根治水蠱,但亦能稍加抑制,不至於發急症而亡。良藥苦口利於病,左庶長,你還是喝了罷。」
子嬰雖為王孫,卻並非嬌生慣養,三十多年來,他一直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境遇里,求生欲還是強的,聽說這藥能緩解體內的小蟲發作,便捏著鼻子,喝乾了藥汁……
果然又臭又苦!他從未喝過如此難喝的藥!
子嬰連忙灌了隨從備好的一大碗紅糖水,嘴裡的苦澀感才消去一些。
誰料一旁陳無咎卻告訴他一個壞消息:「此藥須得天天喝,每日兩次,連喝一月!」
子嬰的臉,頓時苦了起來。
近年來,陳無咎以此藥方或煎或絞汁,治過許多病患,堅持服藥時,症狀幾乎消失,但一旦停止用藥,過不久後,病症又來了。
所以他才說這味藥,治標不治本,緩解的,其實是血吸蟲病的併發症,讓人不至於發疾立死。連服一月,或許能將數量不多的蠱蟲消除,但也不能百分百保證。
至於那些患病多年,腹部腫脹者,按照黑夫的說法,他們全身都已成蟲巢,肝臟被蛀,拉出的糞滿是蟲卵,藥已無大用。
子嬰問:「水蠱本是絕症,陳醫師卻能妙手診治,此藥想必很貴罷?」
身為監軍,他必須清楚這病症治癒的代價,才能回報給朝廷。
「也不貴。」
陳無咎笑道:「除了馬鞭草等藥外,最主要的一味藥,野外時常能見到,路旁、荒地、山坡、林緣、墳地,隨處皆有,想必左庶長也碰到過,南方稱之為臭蒿,吾等醫者,則稱之為黃花蒿。」
「臭蒿?」
子嬰是知道點民間疾苦的,知道蒿是常見的野草。蒿又分許多種類,一般的莪蒿,不僅馬、牛、鹿喜歡吃,還被黔首當做野菜充飢,寫進了《詩》裡。
而有獨特香味的艾蒿,又被稱之為艾草,是極其重要的藥材,常用於祭祀場合,可以燃放驅趕蛇蟲,咸陽太醫令的御醫們,還喜歡給人艾灸。
諸多蒿中,唯獨臭蒿是不被人喜愛的,因為它的氣味實在是太難聞了,連牛馬都不願意吃,且常生長在墳地、廢墟周圍,給人一種荒涼不祥的感覺,齊人認為,魂歸之處,便是「蒿里」。
而眼下,陳無咎卻以低賤如草臭蒿作藥給子嬰喝,還說他的性命,全靠此物……
這讓子嬰不得不重新審視,這不起眼的臭烘烘野草了。
「此物本就有清濕熱,消腫毒之效。」
陳無咎卻理所當然:「它可是一副良藥,不止能緩解水蠱並發之症,還能治瘧疾!」
……
子嬰喝了幾天臭蒿汁湯,感覺自己手腳發腫的症狀有所好轉後,便前去拜謝了黑夫和陳無咎。
黑夫和陳無咎正好在巡視營地,三人來到一條小溪邊,黑夫指著溪水另一端,被壕溝和木樁包圍的一座營壘道:
「那營中之人,都是得了瘧疾,我讓醫者隔離,除了送藥送飯的人外,一律不得進出。」
他嘆了口氣:「水蠱雖然可怕,猶如鈍刀子割肉,讓病患難熬,但直接致死者卻不多,我最擔心的,其實還是瘧疾,那才是一劍穿心的惡疾啊!」
聽聞此名,連子嬰也不由打了個寒顫,同北人極少患病的水蠱相比,瘧疾則是全天下談之色變的噩夢。
不但南方濕熱地區頻發,連中原也時不時來一場。畢竟,過去五百五十年間,幾乎年年打仗,與戰亂如影隨形的,還有疾病,軍中最常見的傳染性惡疾,便是瘧疾。
陳無咎在一旁應道:「《素問》中有瘧論,瘧之始發也,先起於毫毛,伸欠乃作,寒慄鼓頷,腰脊俱痛,寒去則內外皆熱,頭疼如破,渴欲冷飲。」
說白了,症狀就是打擺子,嚴重的有發燒頭疼等症狀,在長沙駐軍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:
一支百人的隊伍,去湘水上游的彬縣駐紮。過了一個月,無人去縣城匯報,縣尉心中奇怪,派人過去一看,整個營地死一般寂寥,進去查探,滿地橫屍。
本以為是遭到蠻夷襲擊,但死者卻無傷痕,實在奇怪。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名躲在營外的倖存者,那小兵說,他們來這不久,營中就開始有人患病,大熱天卻感到寒冷,開始打擺子。他們都是北方人,也沒當回事,結果沒幾日,全營皆病,無人倖免,周身發熱無力,連出營求救都難,接著一個個病死……
事實雖然沒這麼誇張,但瘧疾致死率很高是真的,尤其是對外地人,而且病來如山倒。
據說那個倖存的士兵,也病了一年半載,吃不得冷的,高熱起來,汗珠大滴大滴往下淌,恨不得把衣服全脫了都不解熱;發起寒來,幾床被子壓著依然感覺寒氣透骨。幾番折騰下來,病人非常虛弱,常會丟了性命。
子嬰只覺得齒寒,甚至開始慶幸自己患的是水蠱,不是瘧疾了。
「岐伯說,瘧皆生於風,由感受瘧邪引起,南方多有瘴氣,遇瘴者便會患病,呼氣而播,全營俱病,此為醫家定論,但昌南侯卻說……」
陳無咎看了看黑夫,笑道:「他說是蚊蟲叮咬所致,那蚊蟲吸血之時,其身上蠱蟲入於人體,遂有傷寒,蚊蟲一夜咬遍全營,病症也傳遍兵營。」
對於黑夫的這種說法,陳無咎持懷疑態度,認為有些荒唐。他總覺得,黑夫似乎想把所有病症,都推給看不見的「蠱」。
黑夫一笑:「中原醫者不也將所有南方風土病,都推到『瘴氣』身上麼?」
北方人總是談瘴色變,說什麼南方瘴癘橫行,山林間,有濕熱蒸郁,致人疾病的氣。有趣的是,中原人認為江漢一帶有瘴,而江漢之人又認為,長沙、豫章才有瘴,長沙豫章人,則堅持嶺南有瘴。
這東西,儼然與域歧視同步。
甚至在蜀地以西,因為高原反應,氐羌之地也被認為有瘴氣。
總之,這是個很恐怖,很神秘的東西,卻沒人說得清楚它的真相。
到底是瘴氣還是蠱蟲引發了瘧疾,這個是複雜的問題,得經過大量對比實驗才能證實,黑夫與陳無咎一時半會也說不明白。
但將得了瘧疾的病患隔離,是雙方都認可的法子,而緩解瘧疾症狀,甚至將其根治的藥,靠了黑夫的提點,陳無咎近來也找到了。
還是臭蒿,但服用方法不再是煎煮,而是加水二升,絞汁服用。
黑夫再孤陋寡聞,也知道「青蒿素」獲諾貝爾獎的事,不過很多人不知道,提取青蒿素的植物,不是青蒿,而是臭蒿,且煎煮過後,藥效便幾乎沒了。在沒有先進提取之法的情況下,和水搗爛服用才是最佳……也可以和著黃芩等藥湯嚼食。
而效果,還真的不錯,大營搬遷後,患瘧疾的士兵們,一百人里,才死了三個,其餘人打擺子的症狀,都得到了緩解。
「所以說,一物降一物,南方有水蠱、瘧疾,但南方也有臭蒿。此物隨處可見,我已與南郡、衡山、豫章、長沙郡商量,四郡今歲的芻稿稅,可由臭蒿代替,一石臭蒿,當十石芻稿。」
「昌南侯愛兵卒如赤子啊。」
子嬰感慨萬千,只有親自患病的他,才能明白這些臭蒿,是真的能救命的。
「有如此多臭蒿,兵卒便不必枉死了。」
黑夫嘆息道:「只可惜,還是遲了些,兩年前,陳醫師尚未製備出能治瘧疾等疾的配方。故南征八萬軍民,在長沙遇水蠱,便死了一千,又有四千人患病,沒了戰鬥力,停留下來,這便去了五千。」
「大軍抵達嶺南,尚未與越人交戰,在瘧疾肆虐下,十死二三,又去了一萬,僅剩的六萬餘人,而折在大敗里的,也才萬人。」
被各種病症幹掉的秦軍,居然比被越人殺死的還多。
黑夫朝子嬰拱手:「故,還望監軍能稟明陛下,南征最主要的敵人,其實並非越人,而是這些看不見的蠱蟲與惡疾啊,軍中急需大量醫者、藥材,還望陛下能多派發些來。」
「嬰一定如實轉述。」
子嬰知道秦始皇的脾性,他叫苦回朝是不太可能的,多來點醫者,他的病,也多了一份痊癒的可能……
武昌營正在訓練新兵,長沙營治癒被血吸蟲困擾的病患,黑夫的下一站,則是瘧疾依然肆虐的靈渠、桂林,與他同行的,還有裝滿輜車的臭蒿。
一個病怏怏的患者,是沒法戰鬥的,一支病怏怏的軍隊亦然。
但就在啟程前幾天,被黑夫留在長沙,與長沙郡守斡旋當地防治血吸蟲病一事的利倉卻來稟報:
「君侯,半月來,長沙郡府已在城中及各鄉修建公廁數十座,然而,卻無百姓願意使用,城內市人,依然隨地便溺,在水邊洗刷糞桶如故。」
他有些沉痛地說道:「我又去里閭和田間地頭看了看,軍中的防範之策,黔首亦無人遵循,牛馬之糞不經堆肥,直接施於水田依舊,當地孩童,依然在疫水中嬉鬧,其父母竟恍若未見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