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0章確定國號(1 / 1)
?高義歡所料不錯,他放出消息後,地方上還是陸陸續續有奏疏上來。
這其中以河東、河北之地發現的祥瑞最多,如蒲州知府報告,有百姓發現黃河中,巨浪翻滾,有巨龍出沒,代州有人報告,五台山上有祥雲降落,而河北新投之地,也不甘示弱,馮銓恬不知恥,居然乾脆直接說,自己夢見神仙託夢,說合該高義歡稱帝。
他這個奏疏真是不要臉到極點,別人多少要花些力氣,搜山檢海的找些奇珍異獸,花點功夫讓人半夜點火,燒兩片林子,他到是好,做個夢就解決了,而起里還沒法子印證。
有他帶頭,河北的歪瓜裂棗便紛紛效仿,一時間人人都做了怪夢,不是夢見神仙,就是夢見佛陀,傳達的意思還只有一個,就是高義歡必須做皇帝。
高義歡雖然不要臉,但也沒到這個地步,忙下旨,做夢的就不用上書了,得有實物才行。
高義歡一匯總,便發現,關中、湖廣這些最先控制的地區,很少有人附和,當然他們也不是反對高義歡稱帝,只是覺得稱帝就稱帝,沒必要那麼高調,有些太不像話了。
而河東當年是陳名夏負責招撫安置,安插了不少門生故舊,所以河東發現的祥瑞便比較多。
河北新投靠的馮銓等人,沒什麼節操可言,滿清都能投靠,何況高義歡稱個皇帝。
他們發現了高義歡的意圖,便投其所好,而按照官場的慣例,以及君臣間處事的默契,他們給高義歡把事情辦了,高義歡就得給他們獎賞,讓他們在魏國站住腳。
如若不然,高義歡下次有什麼不能說的事情要辦,招呼一聲,有誰為他干呢?
高義歡收到了不少祥瑞,不過他卻並不太滿意,一是他的老家陳留,沒人給他報個祥瑞,二是報上來的祥瑞雖也不少,等級卻不夠,五靈一個沒有,或者是含糊其辭。
這日高義歡看著奏疏,忽然眉頭一挑,臉上露出微笑,轉首問道:「陳先生,牛金星擔任川東巡撫,做的怎麼樣啊!」
陳名夏心頭一凜,提起了警惕,皺眉道,「川南這兩年土司鬧得很厲害,牛金星管著重慶、夔州、順慶三府,到也算安寧,不過臣聽說牛金星,在地方上喜歡拉幫結派,這個人還是有很多毛病。」
牛金星在奏疏中,說發現祥瑞,要進行一隻白龜和白虎,這讓高義歡心裡大喜,本來想提攜一下老牛,不過陳名夏一句,老牛喜歡拉幫結派,便讓高義歡剛生出的一點好感,蕩然無存了,不過老牛一下進獻兩支頂級瑞獸,不賞也是不行的。
高義歡手在桌子上敲了敲,沉吟道:「牛金星對禮制,好像有些研究,將他調回王京,在禮部任職吧!」
高義歡準備讓王世琮,主管山東、淮北的生產和恢復,牛金星曾經鼓搗出一套大順官制,還有禮儀,高義歡覺得他稱帝後,或許能用一用。
陳名夏聞語點了點頭,然後說道,「大王,關於國號和年號的事情,內閣想與大王商議商議。」
高義歡問道:「幾位大學士都到了嗎?」
陳名夏道:「除去走不開的,都已經到泰安了。」
高義歡笑道:「既然如此,那就今晚商議吧!」
陳名夏領命,便要告退,高義歡卻叫住他,「等一等,將這份奏疏的內容,發在邸報上,要頭版!」
陳名夏行禮接過,點頭稱是,退出書房,打開一看,臉立時就拉了下來。
~~~~~~
由於故意泄露,高義歡將要稱帝的消息,已經在魏國境內擴散。
不過,這個消息卻並沒給人們多少震撼,可以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早在河東之戰後,魏國的威望就已經超過南明,而魏國上下對於高義歡稱帝,也早有預期。
時下這個局面,大魏一統北方,版圖比南明要大得多,威望也高於南明,魏王不稱帝,魏國軍民都得替他著急。
這樣的局面,已經不可能同南明和平相處,更不可能繼續做藩屬,高義歡答應,軍隊也不會答應。
因此聽到這個消息,絕大多數魏國人,談論的不是該不該稱帝,而是稱帝後,會用什麼國號,什麼年號,以及新朝會有什麼新的政策。
明朝已經存在二百七十多年,留給北方百姓的映象,就是流寇、建奴輪翻禍害,以及朝廷的腐敗和民不聊生。
明朝在南方的根基,或許還很穩固,但在北方,百姓並不留念,他們對高義歡要登基開國,建立一個全新的帝國,還是充滿了期待。
······
是夜,在泰安行宮內,李岩、陳名夏、王世琮等人聚齊,商議著國號的事情。
這裡主要有兩派意見,一派建議繼續用魏,一派則建議另選擇國號。
建議用魏的理由很簡單,陳留是魏地,高大王從魏武軍首領到魏王,一脈相承,比較符合慣例。
建議另選國號的人,理由便是新王朝新氣象,而歷史上魏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,應該圖個吉利,改個國號,而至於要改什麼,意見就多了,有說漢、有說周,都能拿出一大堆理由。
這時,幾人在廳堂內爭論,一個個引經據典,各自都有道理,都希望最後選擇自己的方案,獲得確定國號的榮耀。
這時,門外侍衛一聲高喝,「大王駕到!」
眾人紛紛起身,只見高義歡快步從外面走了進來,眾人一起躬身施禮,「參見大王!」
「諸位先生免禮,請坐!」高義歡在自己的位置坐下後,揮了揮手。
眾人在兩邊坐下,高義歡便問道:「不知道幾位先生,有定論了嗎?」
李岩作為首輔,開口道:「回稟大王,分歧還很大,並未達成共識,臣主張繼續用魏,王閣部、陳閣部他們各有建議,主要有漢、周、宋、齊等幾個方案,還請大王定奪。」
高義歡微微皺眉,沉思片刻,「為何有齊,好像不沾邊吧。」
陳名夏道:「這個是老太公的建議~」
高義歡想起來,早前高祖榮,熱衷於考證來著,給他找了一堆祖宗,不過這個齊,他不會用。
「齊就算了,周和宋是什麼緣由!」高義歡問道。
王世琮道:「周崇禮,用周有恢復道德和秩序之意。」
魯義方道:「宋文化鼎盛,百姓富足。」
高義歡沉思,周和宋要說都不錯,不過高義歡卻覺得有點不對,半響開口道:「這兩個國號太過弱勢,新朝必須扭轉中原王朝,向內收縮的局面,孤以為國號上,應該強勢一點。」
眾人想了許多的國號,轉瞬間就被高義歡否定了一大半,不免讓建議之人,感到可惜。
這時陳名夏笑道:「大王,那漢呢?」
高義歡皺眉沉思,半響後還是搖了搖頭,「漢這個國號,確實不錯,但有兩漢存在,延續傳承的意義,大於了開擴,孤王還是用魏吧!」
李岩微笑道:「陳留屬於魏地,戰國時期魏武卒所向披靡,三國時期,魏也相對強勢,而且還沒有以為魏為國號的統一王朝,用魏為國號,統一天下,便能開創一個新王朝!」
高義歡微微頷首,從魏武軍開始,他對魏已經有了感情,遂即對眾人道:「既然如此,就稱大魏了!」
······
公元1651年9月30日,據欽天監的官員說,是一個黃道吉日。
此時,泰山腳下,十萬魏軍各列成陣,旌旗獵獵作響,長矛聳立入雲。
高義歡的儀仗隊,出現在軍隊和百姓的視野里,只見三千黑甲鐵騎開道,後面身穿蟒袍,腰懸雁翎刀的玄衣衛,鮮衣怒馬,十二桿龍旗大纛在前,日旗、月旗、青龍、白虎等六十四面大旗在後,最後就是各種黃蓋、華傘、大幡,高義歡端坐六匹健馬拉著的大車之內,在手持斧鉞劍戟各種禮器的力士簇擁下,出泰安城,前往泰山。
高義歡的儀仗一路行來,沿途歡呼聲不斷,也預示著大典正是開始,一個新的帝國,將要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來。